大中城市房价普遍上涨 市场进入关键时期

业内人士认为,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关键时期,下一阶段调控政策的走向将决定长期的市场发展方向

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,与上月相比,70个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9个,持平的城市有11个,上涨的城市有50个。虽然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,涨幅均未超过0.7%,但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数量大幅增加,比6月同期的数据翻了一番。业内人士认为,7月房价的变化延续着整个上半年的整体走势并不意外,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关键时期,下一阶段调控政策的走向将决定长期的市场发展方向。

已从“局部上涨”渐成“普遍上涨”

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已经达到了50个,而在6月份,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仅为25个,房价上涨的城市已经从“局部上涨”逐渐演化成了“普遍上涨”的态势。

不仅如此,在涨幅程度上,综合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的环比价格上涨情况,其平均价格指数环比上涨了0.14%,在6月平均价格指数由负转正达到0.02%之后,再次上涨,且涨幅相对于上月大大提升。这一数据不仅是自2011年10月以后的第二个平均环比上涨的月份,同时也是自2011年5月后环比涨幅最高的月份,而同比指数则也出现了最近一年来的首次跌幅收窄。


新建商品住宅之外,二手房价同样继续保持着环比上涨的态势,且环比价格指数也再次走高,平均环比价格指数达到0.11%,相比上月0.09%的涨幅再次扩大。

另外,根据市场机构研究人员的统计,7月份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一线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指数为100.15,环比上涨0.15%,与6月份持平。二手房平均价格指数为100.35,环比上涨0.35%,涨幅较6月份有所扩大。从7月份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价格指数来看,新建住宅及二手房价格指数全面止跌。

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分析师常清认为,一线城市市场变化一般要快于二、三、四线城市,趋势也更加分明。从全国市场看,虽然一线城市调控政策更为严格,抑制作用较强,但由于需求旺盛,活跃度较高,未来价格反弹的风险也就越大。

各种市场因素加大了市场走势的不可控性

对于7月房价数据的大幅度变化,常清表示,除了刚性需求外,近期改善性需求释放的程度逐渐加深,中高端成交占比加大会促使房价结构性的上涨。此外,7月份大部分城市成交量仍然处于持续的高位,购房者入市心态比较积极,房企及业主对于短期内的市场走势信心十足,都导致价格出现小幅上涨。

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,2012年3月份以来,楼市交易回暖迹象其实就已经十分明显,其间“地王”频现、高溢价地块增多等各种市场因素也加大了市场走势的不可控性。

与此同时,部分开发商过度解读房地产对“稳增长”的作用,用所谓的“历史经验”炒高楼市,导致部分地区明显出现了恐慌性入市现象。

再加上持续的降息及降准,超过40个城市的“微调”楼市,购房者对房价的预期出现明显变化。“种种因素促使在7月份房价已经出现了事实上的全面复苏,量价全面上涨。”

事实上,对于7月房价的走势各方早有心理准备,也正是看到了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的现状,为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,在近两个月内,中央及各部委、地方政府不断明确调控大方向不动摇,辟谣各种市场传言多达15次。

7月下旬,国务院组织的督察组分赴各地调研,一方面是通过实际调研行动,稳定调控预期;另一方面,也对楼市运行状况作个摸底,为后续储备政策的出台铺路。随着市场的不断回暖,对于调控的预期也在不断地增加,市场预期很可能会随着实质性政策的出台而发生扭转。

一年多房地产调控已进入到十字路口

随着房价的上涨,持续一年多的房地产调控也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。

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分析师常清认为,未来的政策一方面需要保持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平稳,增强市场未来供应的信心。另一方面,盘活存量房市场,增强二手房买卖活跃度,建立高效的流通机制。此外,进一步加大保障房供应力度,着力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。

张大伟表示,目前整体市场的成交复苏仍非普遍性,市场虽然松动,但是限购、限贷依然指向投机、投资需求入市,这样就难以支撑全面回暖。所以虽然量价可能同涨,但是价格上涨幅度有限。

不过张大伟也同时提醒,现在楼市的反弹已成共识,虽然目前的反弹力度还在可控范围内。但是一旦形成过量反弹,调控政策的公信力将再次减弱。所以预调、微调的必要性非常大。“截至目前,在楼市调控的文件中对楼市调控的目的主要描述都为抑制过快上涨,限制投资、投机需求入市。下调房价并不是楼市调控的主要目的,从这个程度看,目前全国主要城市的房价相比去年同期的最高点均还有一定差距,调控的目标基本达到。”

张大伟表示,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问责、严格执行预售资金监管、进一步规范预售流程,甚至限制房价涨幅目标等等都可能成为下一阶段调控的储备政策,而这些政策能否逐渐出台并发挥作用,将成为影响未来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。

| 发布时间:2012.08.20    来源:《证券日报》    查看次数:5005